双11大促要怎么做
做淘宝店铺一定要做“运营闭环”,如果每天的运营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来做的,那么日复一日,你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提高;而闭环运营的流程是猜想一执行一反馈,每做出一个运营行为,一定要找结果数据,通过数据反馈来证实自己的运营思路和行为是否有效。
熟能生巧,只能导致机械式的重复劳动;闭环运营,才能帮助提高脑力劳动的能力。
淘宝搜索引擎,机器其实本来很笨,不会拐弯,如果你让它计算,它永远不知道1 + 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;但是,如果你给它足够多的数据反馈,它就能够通过不停地学习得到,在10%的情况下有1+1=3的可能,这叫数据智能、机器学习。
运营不怕犯错,也不可能不犯错,最怕的是不做“运营闭环”,只有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错了,反思调整,才会有进步的空间。
回想顾客在淘抢购购买产品的整个流程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,发现在大促和有活动的时候,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平时有很大的不同。
(1)平时购物,客户更多的是通过淘宝搜索渠道进店的,他们在看到你的产品之前,一定是搜索了某个关键词的,比如阳台藤椅。而这时候他们的需求很明确,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是品牌、店铺和款式。所以在做搜索点击转化时,我们必须直面竞争,准确表达产品的差异化。
(2)大促购物,客户是通过大促页面看到产品的,他们知道今天会有东西特价,但是不知道什么值得买,也就是购物需求不明确,可买可不买,会很纠结。所以这时候要想打动客户,核心点是说服客户必须买这个产品,打消“可买可不买”的念头。
所以,大促前的关注和收藏,说明对产品有兴趣,而最后没有购买,大概是觉得“可买可不买”,因此没买。那么,对于运营的反馈思考是:大促时因为客户的购物心理和平时不同,所以当天的主图卖点和详情页应该适当地做些有针对性的调整。
另外,我们还发现,同时期预热、关注量比我们少很多的产品,期间虽然页面和卖点没有基于大促心理做调整,但仍然销售不错。基于这个结果,我们进行运营思路的重新梳理,发现关注少、活动产品,大部分是中低价产品。在淘宝网上存在一种常态:价格越低的产口,转化率相对越高;价格越高的产品,转化率相对越低。从客户的购买心理进行分析,大概是对于低单价的产品,客户不会有太多的纠结,就算买错了也没多钱;而对于高单价的产品,往往很少有客户当天看、当天付款的,他们会更慎重。
所以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对于中低单价的产品,在大促时获取流量的重点在活动当天;而于高单价的商品,大促,其实从预热那天,甚至从9月、10月就已经开始布局流量了。换句话说,卖家在准备“双11的运营节奏时,不同的产品、不同的单价,获取流量的时间点不同。
综上所述,如果我们想让那款阳台藤椅在1天的淘抢购上销售火爆,则需要多给用户一点“纠结”的时间,在淘抢购报名通过后,就要立刻开始预热,制造氛围、拆解活动的流量渠道和获取方案的重心,不在活动当天,而是从客户做“双11”购物准备那天就已经开始了。